【摘要】移动传播时代,如何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在热点新闻事件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符合移动传播规律的作品,是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思考的课题。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于2023年开设产业人物非虚构写作报道专栏,聚焦产业新闻热点事件中的企业家人物,在“热搜风暴”中发出新型主流媒体声音。本研究以栏目实践为样本,提出移动传播时代新型主流媒体产业人物非虚构写作报道的“五准”原则七星策略,探索如何以新颖文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传播主流声音,当好“定音鼓”“风向标”。
【关键词】新型主流媒体 非虚构写作报道 产业人物 五准原则
坚持内容为王,转作风改文风,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需要主流媒体在移动传播时代下,不断变革内容创作方式。2010年《人民文学》率先开设“非虚构”专栏以来,国内非虚构写作实践不断丰富。非虚构写作,顾名思义,是基于“事实”前提展开的写作活动。近10年来,作为一种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创作手法,该内容生产方式在新闻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都市类新闻传播机构。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传播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资讯内容创作者也将其作为提升阅读流量的一种重要手法。在这样的趋势下,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自2023年起开设了“产业面孔”“产业进化论”“企承录”等聚焦产业领域企业家人物报道的特色栏目,打造了一批非虚构写作报道代表作品,影响力大,传播度广,成为主流媒体在移动端获得腰部流量的原创作品代表,不少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给作品点赞。专栏探索表明,在产业人物报道中,持续推动新型主流媒体的非虚构写作内容创新,需要以“五准”原则不断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瞄准时机:时机重于时效
第一个“准”,解答“时”的问题。“时”者,既包括时效,也包括时机。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事情的报道。“新”字在前,体现出时效的重要性。在移动传播时代,随着传播渠道的变革,这一要素被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时效在当前的新闻内容生产中,堪称第一要诀。热点新闻事件发生后,相关资讯蜂拥而至,“比快”成为首要任务。
在印刷传播和多媒体传播时代,社会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探索,往往与事件发生保持着一定的时间距离,以进行再现解析。及至移动传播时代,信息交换和传播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各类新闻报道的推出速度不断加快,对时效性的追求甚至达到了近乎同步的程度,以此吸引更大的流量。
然而,具体到主流媒体热点产经新闻的非虚构写作上,“时”之重要,更应该关注的是时机,“比快”以追逐流量并非首要任务,而是要“瞄准时机”。
2023年以来,作为主流媒体“转文风”探索,“产业面孔”“产业进化论”“企承录”栏目的非虚构作品内容发布时间基本在热点事件发生一周以后。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年度最热,写好新闻人物却要沉得住气,坚持“让子弹飞一会儿”,更有利于阶段性观察,从内容上展现主流媒体的站位与专业。
2024年7月,在杭州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逝世4个多月后,宗庆后的独生女宗馥莉突然宣布辞任娃哈哈集团总经理职务,而在此之前,她被普遍认为是接过宗庆后衣钵,将开启娃哈哈宗馥莉时代。2024年7月18日,宗馥莉的辞职信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并登顶热搜榜,但仅仅过了5天,2024年7月23日晚间,娃哈哈官网便发表声明,宗馥莉继续担任总经理职务。
此事件看起来颇有些“乌龙”,随着娃哈哈回归声明的上线,舆论也逐渐平息。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企承录”栏目于2024年7月26日推出题为《“大小”娃哈哈》的报道,采用非虚构写作方式,辨析娃哈哈的人与事。
《“大小”娃哈哈》一文以杭州娃哈哈集团和娃哈哈供应链企业群的关系为主线,“大娃哈哈”隐喻宗家一代,“小娃哈哈”对应的则是宗家二代。作为专业的产业经济报道记者,团队长期跟踪消费行业龙头企业娃哈哈,在2024年7月18日当天,即推出了宗馥莉辞职相关报道,但并没有选择在事件网络热度最高的时候跟风而上去推出深度报道,而是“让子弹飞一会儿”,中间间隔一周左右时间,等待事件发酵。
正是因为这一选择,《“大小”娃哈哈》一文的非虚构讲述能够基于整个事件的周期,包括宗馥莉“辞职”“回归”两个阶段,并借用文学名篇《边城》结尾处小说主人公翠翠的期待这一意象——“万千消费者想不到,娃哈哈的她这么快就回来了”“辞职又回归,宗馥莉只用了4天,但是对于娃哈哈——也许再也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从而对娃哈哈是否真的能回归进行发散性解读。如果在事件初期,如宗馥莉离职与回归之间的时间段迅速推出报道,一方面可能会遭遇新闻事件反转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无法基于前后反转的全貌,推出非虚构产经故事。
2023年8月2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明星企业格力电器首次无缘该榜单,从而成为热点。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观察,报道团队已提前预知该变化,但在消息官宣后,报道团队同样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儿”。一周多后,2023年8月11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产业进化论”栏目推出非虚构写作报道《格力之“赌”》。“不过,或许连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自己也没想到,4年过去了七星策略,兜兜转转,当年的胜利成了这些年来最高光的时刻,格力好像堵在了2000亿元营收的‘墙’上。”作品以“赌”为线,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赢下10亿赌局,如此风光无两,在2020年一个采访中,雷军再次喊话抛出打赌邀约,不过这一次,董明珠并没有‘接招’”——既有全国“出圈”的董明珠和雷军的“赌约”故事,亦有不为人所注意的直播带货之赌——“‘没有规定直播是董事长不能干的。’董明珠豪言。”以及失败的跨界投资之赌。该文通过讲述格力三十年发展史的三“赌”故事,以专业深入,非虚构浅出,成为当时格力电器诸多分析报道中独树一帜的作品。
二、握准尺度:建构理性秩序
第二个“准”,解答的是“度”的把握问题。“度”是力度和分寸,其中一个内涵,则是使该热者热起来,不该热者冷下去,即“握准尺度”。
2023年11月6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和格力电器副总裁王自如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的问答互动,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在此之前,已有多次关于董明珠与王自如关系的“爆料”“讨论”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流传,2023年11月6日的问答互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迅速演变成一场“八卦”狂欢。2023年11月24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产业面孔”栏目推出非虚构写作报道《“狮子座”董明珠》。
在2023年11月6日到11月24日期间,聚焦董明珠、王自如的资讯和报道海量出现,其中不乏为了吸引点击量的低俗新闻。2023年11月17日,格力电器公告称“多个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恶意剪辑相关视频、使用低俗污秽言辞侮辱诽谤公司高管,格力电器已就多个侮辱诽谤事件向公安机关报案”。此后,网民讨论与新闻报道仍然不减。
舆论场日趋复杂,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交织,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嵌入、相互影响越来越深,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在引爆热搜的知名企业家新闻事件中,主流媒体如何把握好度,以读者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出专业声音,引导受众回归客观理性思考?《“狮子座”董明珠》这篇非虚构写作作品即着眼于此。
“在神话里,狮子代表着勇气、力量与威严。巧合的是,1954年8月出生的董明珠,正好也是狮子座,与长江实业创始人李嘉诚、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一样……历史上,法国将军拿破仑·波拿巴大概是最有名的狮子座人物,他的一生都是焦点。对于狮子座,坊间给他们的标签是自信、霸道、争强、固执、具有领导力。”作品以“狮子座”的狮子性格作为故事讲述的主线,从代言人、销售、老总等身份侧面,以及董明珠与雷军、曹德旺、黄光裕、王自如、孟羽童等人的关系,再现场景故事,多维呈现董明珠其人,力求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场中,以差异化内容呈现理性与客观的观察。
2024年伊始,在喜气洋洋的新春气氛中,美妆行业知名企业家王国安在其个人媒体平台上自曝要卖房还债,这成为很多自媒体平台的创作素材。多个媒体平台借此渲染悲观气氛,看空经济发展。在这样的非议中,应该如何去刻画这一新闻人物,发出主流声音?“产业面孔”栏目的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把对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思考投入到产业十年发展史中来写,呈现一批企业家自我奋斗从无到有,百折不挠持续突破向上的精神。“2024年,对于迎难而上、诚信守法、勇于担当的人来说,无疑会听到越来越多的好消息……这一刻笔者的心情也像海子在他诗里吟颂的那样……”
三、找准细节:新闻真实再现有“效”
“效”指的是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效用,包括影响力、传播力等。在移动传播时代,对于主流媒体作品的效果评价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是不是人民群众所乐于阅读传播的作品”。
梁鸿认为:“非虚构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解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是一件‘非常文学’的工作,也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洪治纲指出:“非虚构写作是以鲜明的介入性写作姿态,在直面现实或还原历史的过程中,呈现出创作主体的在场性、亲历性和反思性等。”如何再现新闻真实,同时真正转文风,令读者更乐于阅读传播,实现新闻报道之“效”?这需要在非虚构写作上“找准细节”。
找准细节,解答的是怎么写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型主流媒体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的根基,既要真实,又要生动可读,符合移动传播规律,连接点便是“细节”。
“略显操劳的面容,不禁让人又想起他熬完大夜起早跑步的‘倔强’。6年前,已经从体重160斤成功减肥的郁亮,在媒体面前瘦成了一道闪电。后来七星策略,笔者在佛山某个场合第一次看着郁亮从眼前经过,很多人在议论:郁亮怎么瘦成了这样。”《郁亮愈亮》报道一开篇就以“瘦成一道闪电”描摹郁亮,这正是一个特别的细节。以此细节落笔,呈现企业家直面挑战的精神。
“老郭头发已全白,这是他多年来历经风雨的勋章。而立之年的小郭头顶也有一片斑白的头发,像是雪覆在了上面。直播时,很多人好奇地问道:小郭白头发是真的还是染的?他笑而不语。2019年,郭榕回到霞湖世家,开启了接班之路……”《世家“新衣”》聚焦中山一家知名服饰家族企业的“企承”转型历程,两代掌舵者的白发IP在开篇即“出镜”,这一有趣而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激发读者兴趣。找准细节,细节的瞬间最是独一无二,从细处落笔,以细节为线,新闻真实再现有“效”。对于记者来说,多年以后,他还会想起彼时的采访场景;对于读者来说,他会因为这个瞬间记住这篇报道。
四、辨准门路:采访接近路径发生变革
移动传播时代下,记者的采访与调查方式正在发生不为人所注意的变化,需要记者能“辨准门路”。在产业人物塑造中,采访调研方式往往因人而异。
辨准门路,解答的是关于采访突破的问题。一方面,作者通过每一次采访参与到事件中。“一大早,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背着书包,独自一人走进电梯。‘对,要坐早班机回深圳。’在电梯里打了个照面,他对笔者说。没来得及去餐厅用早餐,等电梯到酒店大堂,黄宏生便快步走出,他要赶去100多公里外的海口美兰机场。”《黄宏生“赶考”》一文中,作者将黄宏生重回创维“生日纪念”台前当天,在电梯中与对方的交流场景进行再现,作为故事讲述的序幕,通过“参与”带来真实感。对于创维创始人黄宏生、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万科董事长郁亮等,记者均有过数次采访,即便没有直面采访,也因为曾经参与过若干个关乎企业家及企业发展的重点节点活动,而得以现场直击或是侧面观察,在《黄宏生“赶考”》《“狮子座”董明珠》《格力之赌》《郁亮愈亮》等文章中,记者在非虚构讲述中便通过从过去到现在的延续性“参与”,重现新闻真实,也令读者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记者并非时时参与或事事直面企业家交流,在非虚构讲述的历史纵向流动和现实横向对比跨越中,总有“不在场”之时,又该如何实现真实再现?“这些年来,在美的各大业务活动中,都很难见到何享健的身影。但遁隐也会有例外,如同‘沉睡’的龙舟在特定的时点神采奕奕地苏醒。赶在端午前,美的总部大楼最后一个在建区域‘08空间’正式启用,美的称之为‘全球总部的最后一块拼图’。启动仪式上,何享健亮相,跟在他身旁的是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和美的集团副总裁王建国。”“2023年7月最后一天,在美国刚缴纳巨款‘摆脱’一宗刑事纠纷的富力集团联合创始人张力,借着广州富力医院开院仪式的机会,正式回归广州的公众视线。”《何享健的“龙舟”》《回来广州的张老板》这两篇报道中,记者调研的方式之一,便是敏锐捕捉官方发布信息,进行观察,揭示变化。
实际上,伴随着移动传播带来的海量信息和传播渠道变革,非虚构写作报道中主体对象的自我表达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尤其在知名企业和企业家领域,自述性文字和视频成为新兴观察与调查方式之一。在企业家群像塑造中,融入这种方法的采访调研能力便尤为重要,《常青树如何养成》《那些年大佬们爱唱的歌》《地产江湖互挖墙脚的那些事(上下篇)》这三篇报道总共涉及数十位企业家,纵向历史跨度时间较长,横向行业领域涉及面很广,新闻真实的再现,便是靠包括自述性文字和视频观察在内的综合调研方式。
这些都意味着,采访接近企业家人物的门路随时代变化也在变化,正所谓“对谈未必真接近,接近必不止对谈”。有的企业家很会应对媒体,“对谈”也不一定能真正走近他、读懂他,有的企业家不想面对媒体,但总有办法去准确地“接近”,这些都需要辩证地去认准。
五、看准关系:新型主流媒体当好专业“风向标”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定音鼓”“风向标”作用。当前的热点产业新闻事件舆论场,呈现出多元多变的局势。在这样的舆论场中,再现新闻真实,发出专业而有价值的声音,必须透视企业家人物和企业,“看准关系”。
新闻文本本身并不只是语言。福柯将话语视作一种实践,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其所说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从话语实践的社会语义上分析,新闻话语是意识形态的立场表达,它是文本意义阐释的权威依据与标准,既是意义建构的手段,也是意义建构的目的。新闻话语关注文本的生产过程和解释过程,同时也注重文本与现实社会的相互作用。
新闻文本表达的本质是话语建构,产业人物报道的价值呈现来源于话语建构,这关乎如何“想”的问题,“看准关系”即是为解答这个问题而来。
“产业面孔”“产业进化论”“企承录”栏目的非虚构写作,报道呈现上是企业及企业家,实际上都是在描摹及解剖关系。无论是单一企业家的刻画,还是群像的描写,都需要把握和解剖企业、企业家间的关系,进而通过人物刻画,专业建构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的画像。
例如,南方+客户端“企承录”专栏《粤商“常青树”如何养成》报道,解析的是“在当前经济承压前行之下,‘人到中年’的广东民营企业如何走好‘企承’之路,穿越周期,保持基业长青”议题。报道是人物群像,调研团队在原有产业调研基础上,精心筹备,下苦功,深入走访立白、格兰仕、美的、万和、高登铝业、霞湖世家、新宝电器、创维等数十家代表性“企承”粤商。这些企业样本中,既有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也有正在从代工转型自主品牌的成长性企业;既有已具备一定成就、一定知名度的“企二代”,也有颠覆传统“企承”模式的女性“企二代”。样本覆盖当前粤商“企二代”群体风貌的不同侧面,与“企一代”“企二代”对话,感受人物性格和思考,挖掘此前没有对外披露的诸多企业传承细节,并于最新广东民企百强榜发布时推出报道。文本采用非虚构写作,以管理之变、冲突之忧、品牌之任三个观察维度层层递进,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以小见大。
这是一个着眼现实敏感议题的产业人物群像刻画,考验的正是对人物与人物间联系,人物与企业间联系,人物与企业的管理、冲突、品牌之间联系的“看准”把握。如何实现这一颇具挑战的“看准关系”使命?
写作实践探索表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型主流媒体当好专业“风向标”,把握和解剖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深入考察:横向上,对不同企业家、企业间进行客观对比分析;纵向上,从历史维度对企业家、企业、产业变化进行深入考察。从栏目的探索来看,这些并非一两次访谈、调研就能实现,需要报道团队及媒体在产业领域的深耕和积累。
六、结语
新闻舆论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转文风,沉下心,主流媒体以非虚构写作创新,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媒体作品,不断提升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此过程中,非虚构写作的“时、度、效”把握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产业面孔”“产业进化论”“企承录”的非虚构写作探索表明,在纷繁的热搜事件中,深入把握移动传播规律和特点,“瞄准时机”“握准尺度”“找准细节”“辨准门路”“看准关系”的“五准”原则是把握“时、度、效”的最新要义,以此为方法论,方能不断在主流媒体的内容创新中独树一帜。
作者:
姚翀 南方日报专刊部消费融媒体工作室副主任
南方传媒研究 2025年第2期总113期
欢迎订阅《南方传媒研究》
本刊邮发代号:46-582
本刊唯一投稿、合作邮箱:
nfcmyj@163.com 七星策略
新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