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王钟玉通讯员郑秀宝明道配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潍坊的版图上,青州西南山区像是一块被岁月珍藏的碧玉。这里峰峦叠嶂,林深叶茂,每一寸绿意都晕染着时光的痕迹。而这无边的绿色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护林人用数十年的光阴,共同书写的一部关于坚守、传承与奉献的壮丽史诗。
从“脚步丈量”到“云端管理”,从“单兵作战”到“多维度联防”,144名护林员以生命为盾,守护着73.4万亩林海的生生不息。寒来暑往,岁月更迭,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坚守着同一份使命——护青山常在,佑人间烟火。

脚步丈量时光淬炼出防火图
上世纪80年代,生态保护的理念如同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西南山区这片沃土落地生根。自它种下的那一刻起,一支特殊的队伍——护林防火队应运而生。
今年62岁的东乖场村瞭望哨刘顺全,见证了护林防火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那时候实行荒山绿化,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绿色,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巡山进行护林防火。”刘顺全说。
2005年,镇上建立起正式的护林员队伍,一座座大山有了自己的守护神。2010年,森林消防队成立,刘顺全积极报名成为一名森防队员。每天10个小时片区巡逻,24小时365天随时待命,夏天衣服结一层盐霜,冬天脸手冻的通红皴裂,这样的日子他一干就是15年。去年,本该退休的他,放心不下这片山林,申请成为一名瞭望哨。
东乖场村的南山顶,是他的工作站,也是他的观景台。“早上带着午饭来,一待就是一天,每天瞭望超过十个小时,周围每座山的褶皱都刻在我脑子里。”刘顺全说,“这是我的另一个家,只要身体允许,我想一直守下去。”

守护家乡的绿色,纵有辛劳,亦觉荣光满怀。在杨集护林防火分队里,有一对从事护林防火工作十多年的“夫妻档”。丈夫李龙是巡逻哨,每天要步行10公里巡山。穿梭林间,李龙不光警惕火星隐患,也会细心监测林木生长,对断折的树木精心包扎养护,对求助的小动物悉心呵护。
妻子韦建华是卡口的护林员,车辆信息登记、收缴打火机等违禁物品和火种……她经常顶着烈日明道配资,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碰到恶劣天气,李龙要住在站所中随时待命,夫妻俩好几天都见不到面。“我比他空闲时间多一点,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是我在照顾,绝不拖他的后腿。”韦建华说。
护林员的脚步,是大山里最执着的刻度。在西南山区,坚守了10年以上的护林员就有20多人。他们用数不清的脚印,在一条条崎岖的山路上,以时光淬炼出一幅“生态防火图”。

云端管理年轻人接过护林接力棒
护林员的坚守,是一场岁月的漫长接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护林防火工作迎来了新的变革,年轻人接过护林接力棒,用高科技手段,让这片山林有了更加坚固的安全屏障。
“滴滴滴”下午三点,在王坟镇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刺耳的警报声传来,年轻消防员姜立垚手指翻飞,遥控着无人机迅速到达疑似烟点的地方,发现只是太阳光反射引起的一场虚惊,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怀着对大山的热爱,“90后”姜立垚放弃了婚庆公司的高薪,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森林消防队员。他起早贪黑走进大山进行“战略熟悉”,对每座山头的水源点、道路通行与植被覆盖、重点目标的位置进行精准掌握,设计出3条无人机自动巡航路线,给山林装上了“科技护盾”。

守护山林,对于很多人来说枯燥单调,而有的人却甘之如饴。去年,“00后”的小姑娘李萌放弃都市繁华生活,加入了庙子镇森林消防队伍。虽然是科技后备力量,但各种训练也不能少。她跟着经验丰富的前辈们,一步步熟悉地形,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能和技能,很快便能熟练地操作各种灭火工具。
“比起那些精致的城市白领,这份工作可能不那么光鲜,但是每天可以与林海作伴,我很喜欢。”李萌坚定地说,“护林防火,我们女孩也可以!”
如今,这样的“90后”“00后”已经成为护林防火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一边传承老一辈护林员积累的经验,一边利用科技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拓宽护林范围,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改变的只是守护的方式,不变的是坚守的底色。2020年以来,在10余名新生力量的加持下,西南山区统筹建立起应急智慧智慧化平台,借助无人机巡逻、高点摄像头、卡口监管、哨卡监控、地面单兵设备等,用科技筑牢“人防+技防”“地面+高空”四位一体化“防火墙”。

多元守护四季轮转中的生态捍卫
守护山林从不是单一命题,护林员的肩头,扛着的不止防火巡查的责任。当汛期来临,本应进入休整期的护林员队伍依然步履匆匆,他们的关注点从防火转为防汛,织就抵御自然风险的坚固防线。
岳茂青是庙子镇森林消防队的队长,已经在这里坚守了近十年。每年汛期来临前,他总要拉着队员们在山里转,从模拟村庄内涝排险到滑坡点紧急清障,从水泵架设的每一个步骤到被困人员转移的路线规划,练了一遍又一遍。
“汛期里最听不得天气预报里的‘雨’字,一听有雨,大家的心就提起来。”岳茂青说。不管大雨小雨,消防队都24小时加强应急值守,严阵以待。

有村民家里进水,消防队就带着水泵去抽水,往往一忙就是三四个小时;有道路出现山体滑坡,影响交通,消防队也是随叫随到,加班加点清理淤泥;有树木倒伏,消防队及时出现清理树木消除隐患……他们的橙色救生衣像一盏盏移动的灯,照亮了山区防汛的路。
“我们是山的眼睛,也是山的盾牌。”岳茂青说。护林员的工作远不止于防火防汛的紧急值守,他们更像是森林的“全职管家”,时刻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的完整与生机。
在日常巡逻中,护林员都会留意动物的活动踪迹与栖息环境,一旦发现受伤、被困的野生动物,及时展开救助。同时细致观察树木的枝叶状态,采取生物防治或精准施药等措施,遏制病虫害蔓延,守护每一片绿叶的健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护林员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他们之中,有的人父母生病不能床前尽孝,在电话关心后转身继续投入巡护工作;有的人错过子女的成长瞬间,怀着满心的遗憾仍然坚守岗位;有的人伤病缠身默默坚持,哪怕脚步沉重也要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数据是最无声的证言:每年人均步行巡查2000余公里、排查整改烟情隐患1000余处、劝阻违规用火行为800余次,防火期内每天工作超14小时,睡眠不足5小时成为常态……40年来,西南山区的森林覆盖率从22%提升至63%。
护林员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坚守与奉献明道配资,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大山之中,成为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新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